bet365中文

您当前所在位置:bet365中文 > 动态 > 媒体关注

(信息时报)走在前列!广州持续巩固全国养老服务先行示范 从“养老”变“享老”,广州民政为幸福“加码”

来源:信息时报 发布时间:2024-10-29 10:37:44 阅读次数:-

        安享晚年,是“家事”,更是“国事”。让老年人“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安”,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。

       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,银发经济浪潮随之涌来。如何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,满足老年人愈加精细的养老服务需求?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命题。

        广州如何做好养老大“文章”?bet365中文 2024年工作安排提出,“在持续巩固全国养老服务先行示范上走在前列”。其中提到,要擦亮长者饭堂招牌;优化颐康中心(站)“1+N”社区养老服务网络;加快家庭养老床位及居家适老化改造,提升“智慧养老”服务水平。

        【关键词】:长者饭堂

        广州长者饭堂实现镇街村居全覆盖

        面包、馒头、广式烧腊、剁椒鱼头……主食、菜品琳琅满目,香味扑鼻而来。这里是华南理工大学的长者饭堂。

       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解决居家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,近年来,广州市大力发展以“大配餐”服务为重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,受到普遍好评。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,2023年助餐配餐服务满意率达93.48%。2024年以来,助餐配餐服务人数已达14.49万,就餐人次达984.44万。

        走访:高校长者饭堂随到随点

        2017年,广州市以养老“大配餐”为重点的社区居家养老创新改革试点启动。天河区五山街道根据辖内高校、企事业单位较多的特点,将目光聚焦辖内各大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饭堂,探索“高校(单位)—街道—运营机构”三位一体的助餐配餐服务模式,进一步提高助餐配餐服务的覆盖率。

        华南理工大学的华工西区饭堂是该服务模式的典型代表。这个依托高校饭堂打造的长者饭堂,推行“随到随点”的自主点餐模式。

        近日,记者走访了华工西区饭堂。上午9时30分许,长者就餐窗口前陆续有老人排队。饭堂在门口显眼位置划出长者就餐专区。当天供应的菜式十分丰富。有广州老年人喜爱的早茶,如糕点、凤爪、肠粉等,粤菜窗口有青瓜炒蛋、清蒸鱼块、番茄炒蛋等,闽南小吃窗口提供青菜面、云吞、热干面等。细数下来,可选的餐品有几十种。“自选称重捞饺”是饭堂的一大亮点。这个区域设置了多台冰柜,提供三鲜肉饺等10余种口味的饺子,价格统一,可自由搭配组合。选好饺子,老人们可以让工作人员加工成鲜汤饺现吃,也可以带回家自己煮,十分方便。

        林姨是长者饭堂的“常客”,她说,“这个饭堂我很喜欢,东西多样,味道好又便宜,我基本每天都来。”今年77岁的杨伯每次来会打两份饭回家,他表示,“长者饭堂实惠又方便。”

        据华工后勤处饮食服务中心西区饭堂经理于涛介绍,华工共设有3个长者饭堂——北区、东区、西区,在西区饭堂就餐的长者人数最多,日均一餐1300多人次。西区饭堂作为长者饭堂已经运营了7年多,周一至周五10时至13时开放。考虑到老年人的健康和口味,饭菜出品要求少油、少盐、清淡。针对北方口味的需求,还增加了馒头、包子、粗粮等面食。

        探索三位一体助餐配餐服务模式

        据统计,天河区五山街利用高校食堂、单位饭堂提供大配餐服务推出7年来,长者累计就餐量近200万人次,日均就餐量4000人次左右。

        长者饭堂运作第三方、广州市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梁国勇介绍,目前五山街辖内有3所高校依托学生食堂开设了长者饭堂,其中华工的长者饭堂就餐人次最多,每餐2000多人次。“随到随点、选择多元化,是高校长者饭堂的一大运营特点。”

目前,天河区利用高校、企事业单位饭堂开设的长者饭堂共有15个,累计提供服务约452万人次。15个利用高校、企事业单位饭堂设置的长者饭堂中,五山街占了7个。

        全市已建成长者饭堂1430个

        目前,广州共建有长者饭堂1430个,覆盖全市街镇、村居,“中心城区10~15分钟、外围城区20~25分钟”的服务网络基本形成。

        记者了解到,广州市助餐配餐服务有六大特点:落实制度化、布点社区化、筹资多元化、运营社会化、服务个性化、监管制度化。

        在服务个性化方面,根据老年人身体特点、饮食习惯和时令季节变化,制订每周食谱,做到荤素搭配、营养均衡、美味可口。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,将助餐配餐服务与独居、空巢等特殊群体老年人探访、关爱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结合,融入医疗护理等,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。

        【关键词】:颐康中心

        全市177家颐康中心助力“老有颐养”

        近年来,广州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,以实现老有颐养为目标,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,大力推进养老设施建设,不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。其中,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以颐康中心为抓手,构建“1+N”基本养老服务网络,为老年人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、到户式专业综合养老服务,构建居家社区养老的“安全感”和“人情味”。

        目前,全市建有颐康中心177家(设有备案全托床位8159张、日托床位1081张)、颐康服务站2662家,实现街镇、村居全覆盖,颐康中心(站)“1+N”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硬件建设基本完成,有效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服务需求。

        走访:打造身边的“医靠”

        天河区广和路27号首层,是天河南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(颐康中心)的所在地。该中心在天河区民政局、天河南街道的指导下,由广东颐康达医疗养老有限公司承接运营。据天河南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(颐康中心)曾主任介绍,中心面向长者提供文化娱乐、康复保健、助餐配餐、居家远程照护服务、适老化改造、日间托管等多种专业服务。

        走进该中心,环境整洁、明亮、舒适是给记者的第一印象。中心使用面积1300平方米,设有认知障碍照护专区、医疗康复专区、多功能厅、长者饭堂等,布局合理、功能齐全。

        颐康中心开设在天河区中心地带,可谓寸土寸金。中心内有一处精心打造的小花园,摆放着绿萝等绿植、盆栽。别看花园小,用处却很大,这里是全托、日托老人活动的小天地。曾主任表示,小花园让老年人多了一处活动空间,也为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正常社交的机会,“老人可以种种花、种种菜,进行声音、生活能力等多维度的培训,对健康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,这也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一个设计。”

        目前,中心提供33张护理型床位、6张日托床位,提供24项广州市基本养老服务中的19项服务。经过4年的发展,中心的服务对象从1000多人增长到4000多人。中心通过增设护理站、社区饭堂,提供认知功能训练、旅居等服务,实现运营服务扩展和质量提升。

        在康复治疗师李医生的指导下,谢阿姨在护理站进行站立床训练、肌力训练等。记者看到,护理站里有多种康复健身器材,如沙盘、步行楼梯双杆等,可提供针对性、持续化的训练服务;护理站也提供医疗护理项目,如口腔护理、换药、测血糖等。

        护理服务是该中心的一大特色,医护人员、社工经验丰富,餐饮方面有专业厨师,还有健康师、营养师为老年人配制营养餐。因为服务架构完善、服务团队强大,该中心护理床位的入住率达8成以上,可接收有认知障碍或重度失能的老年人。

        老有所学成就老有所乐

        长者饭堂也是该中心的一个亮点。中心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点、饮食习惯和时令季节变化制定每周食谱。在标准餐和10种菜系的基础上,还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展合作,针对患有高血脂、糖尿病、痛风等疾病的老年人制定餐饮方案。饭堂不仅面向长者开放,还对社区其他居民开放。

        中心内丰富的文娱生活也让社区老人大为受惠。中心开设多个兴趣班,如活力早操、快乐鼓圈、洞箫、国画、思维锻炼、太极、歌咏等,还有法律咨询课、智能手机班等,20余种课程可满足老年人的娱乐、学习需求。

        “我周二上午参加太极班,周三下午唱歌,周四上午上国画班,生活很丰富。”退休居民徐阿姨积极参与各种活动,她说,“中心活动多,大家在一起唱歌、跳舞、聊天,很开心。”

        展望未来:

        进一步织密服务网络

        广州市通过建设街镇颐康中心、村居颐康服务站,织密织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,通过政府搭台、企业和社会组织唱戏、社会各界多元参与,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,提升养老服务品质。

        记者从bet365中文 养老处了解到,颐康中心的建设,走过了这样的历程:

        2019年以来

        广州市试点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,既为失能(失智)、术后康复和有需要集中照料的老年人提供长期托养、临时照护等服务,又以点带面辐射周边社区和家庭,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间托老、上门照料、助餐配餐、家政+养老、医养结合等服务。

        2020年8月

        广州市启动颐康中心建设。目前,全市颐康中心全部由社会力量运营。颐康中心(站)“1+N”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硬件建设基本完成。全托、日托、上门等服务稳步开展,有效满足老年人全生命周期就近就便养老服务需求。

        未来

        广州将进一步织密织牢颐康中心(站)“1+N”“一站多点”的设施网络,将服务全面延伸至社区和老年人家庭,采取全托、日托、上门服务等形式,为失能(失智)等老年人提供覆盖老年人全生命周期的综合养老服务,包括长期托养、日间托管、上门服务、助餐配餐、医疗保健、康复护理、文体教育、家庭养老床位、定期巡访等。

        【关键词】:智慧养老

        “智慧养老”渐成广式养老新潮流

        智能紧急呼叫铃、人工智能看护、智能定位手表、生命体征监测设备……过去,这些智能养老设备多数只在大型展会上见过,如今,这些产品真真切切在老人身边“安家落户”,成为“摸得着”的守护神器。

        走访:“智慧养老”触手可及

        在广州,“智慧养老”带来什么样的体验?记者走访了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单位之一——广州麓湖家长荟养老机构。

        今年83岁的何奶奶是这家养老机构的住户,搬到养老院离“家”3年。“3年前老伴离世后,我成了孤家寡人,有一次在家突发心脏不适,呼救却无人能应,好在小区保安偶然经过帮忙叫了救护车。”

        “有智能呼叫铃在,我就很安心。只要按下呼叫铃,无论什么时候,都会有工作人员来。”何奶奶指着床边一个显眼的红色按钮说。今年8月的一晚,何奶奶床头的智能紧急呼叫铃响过一次。“我肚子突然剧痛,按下紧急呼叫铃后,护工和医生立即赶到,拨打120并将我送往医院。”

        这种智能紧急呼叫铃在广州麓湖家长荟养老机构随处可见。房间的床边、卫生间,院内公共场所,都装有这个红色按钮。求助者按下红色按键后,房门口会长亮绿灯,服务站的呼叫系统会响起提示音。如果工作人员在3分钟内没有响应,老年人房门口的提示灯就会变成红色,表示超时服务,这将被视为严重的工作失误。

        广东颐寿医疗养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亚夫介绍,设计这套智能系统时,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到老年人呼叫点按下复位键,才算完成一次服务。“很多时候老人按下呼叫铃,可能只是想找人聊聊天。但是复位机制能确保老人的每一次呼叫都不会被忽略。”李亚夫强调说。

        养老空间科技感满满

        作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单位之一,麓湖家长荟投资近千万元自行开发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,打造全时、全程、全方位“数智化”为老服务管理体系。

        走进麓湖家长荟养老机构的智能化展厅,高科技设备令人眼前一亮,智能无感识别系统、人工智能看护系统、护理技能培训系统、隐私空间保障及事件智能感应系统……构成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养老空间。

        “人工智能看护系统,是我们养老机构保障老年人安全的重要力量。”李亚夫介绍,遍布在公共场所的摄像头装备了“智能化”识别系统,可对区域内的老年人行动进行实时追踪,无论是摔倒,还是坐着一动不动,系统会对行为进行分析并预警,确保场所内老人安全。

        广州颐寿科技公司总经理余同立告诉记者,人工智能看护系统通过视频识别、姿态识别,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行为模式,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发出预警。如当老年人面向摄像头举手示意时,智慧预警平台能迅速捕捉到这一动作,并发出求助提醒;当老年人摔倒时,系统会立即发出危险警示。

        李亚夫表示,该系统会记录机构内老人的出入情况,包括自由出入、由监护人陪同出入等信息。当老年人抵达门禁区域时,系统会自动判断是否执行开门操作,整个过程完全智能化。李亚夫表示,人工智能看护系统几乎能实现100%的识别精确度,再加上保安人员的二次确认,确保老年人每一次外出都不会被疏忽,相关信息会实时发送至监护人的手机,老人动向一清二楚。

        智慧养老设备飞入百姓家

        如今,越来越多的智慧养老设备飞入“寻常老人家”。在天河区天河南街的颐康中心,上门智能化改造服务颇受居家养老者的喜爱,包括安装电子信息服务设备、智能定位手表以追踪老年人位置,防止走失;安装生命体征监测设备,实时监测并记录呼吸、心率等关键指标,以及离床感应装置,一旦发现异常即自动提醒。

        未来,智能设备是否会完全替代护理人员?李亚夫认为,老年人更加渴望生活中充满人性化、富有人情味的关怀与照顾。“高科技永远不是第一位的,服务理念才是核心。每一种智能设备最终都要回归到人文关怀的本质上来,它们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需求。”

        记 者  成小珍、张漫

(信息时报2024年10月29日)